专业健康养生,让身体更健康-蓝健康网
快捷导航 专业健康养生,让身体更健康-蓝健康网
健康问答
医疗问答
健康常识
亚健康
健康生活
热点资讯
生活常识

苏叶的功效与作用

2024-08-25 14:36 作者:admin 人气:

导读:苏叶是什么,有什么作用和功效?,苏叶的功效与作用是怎样的?,苏叶的功效和作用,苏叶的功效与作用......

苏叶是什么,有什么作用和功效?
苏叶是什么,有什么作用和功效?
提示:

苏叶是什么,有什么作用和功效?

苏叶一般指紫苏叶。紫苏叶是唇形科塔花族双子叶植物纲,为一年生、直立草本,南方7至8月,北方8至9月。紫苏和野紫苏的叶带叶小软枝。其功效有: 1、紫苏叶能散表寒,发汗力较强,用于风寒表症,见恶寒、发热、无汗等症。 2、中医认为,紫苏叶性味辛、温,入肺、脾经,有解表散寒、行气宽中之功。紫苏辛香温散,入肺走表而发散风寒,又能走脾行血而宽中,对外感风寒、内兼湿滞之症尤为适宜。 扩展资料: 紫苏叶原产中国,主要分布于印度、缅甸、日本、朝鲜、韩国、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等国家。中国华北、华中、华南、西南及台湾省均有野生种和栽培种。 国民间还用紫苏作天然防腐剂。用鲜紫苏叶包鱼、肉等易腐食物,将其置于室内通风处,常温下可保存4~5天还呈新鲜状。在古代,常把苏叶当茶制成饮料,长期服用。苏叶茶可以解毒健胃,宋仁宗时曾被翰林医官院定为“汤饮第一”。 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紫苏叶 参考资料来源:人民网-紫苏有哪些食用功效?推荐3款紫苏食谱

苏叶的功效与作用是怎样的?
提示:

苏叶的功效与作用是怎样的?

有发汗解表、行气宽中的作用。 苏叶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,咳嗽痰多,紫苏能发汗解表、宣肺止咳,常与羌活防等同用,还可以用于治疗脾胃气滞、胸闷呕吐,紫苏是醒脾宽中,行气止呕的良药。兼有理气安胎的作用。如外感风寒、食滞中阻寒热,头痛,可与藿香、陈皮配伍,如藿香正气散,胎气上逆引起的呕吐,胎动不安。可与砂仁、陈皮安胎药同用。此外,紫苏叶可以解除虾鱼螃蟹中毒。 苏叶皱,卵形或圆卵形,长4~12厘米,宽2.5~10厘米,先端突尖或长尖,基部圆形或广楔形,边缘有锯齿,两面紫色,或上面绿色,下面紫色,两面疏生柔毛,下面有细油点。 总状花序稍偏侧,顶生及腋生;苞卵形,全缘;花萼钟形,外面下部密生柔毛,先端唇形,上唇3裂,下唇2裂;花冠管状,先端2唇形,紫色,上唇2裂,裂片方形,先端微凹,下唇3裂,二侧裂片近圆形,中裂片横椭圆形;雄蕊4,2强,生于花冠管中部。子房4裂,花柱出自子房基部,柱头2裂。小坚果褐色,卵形,含1种子。花期6~7月。果期7~8月。

苏叶的功效和作用
提示:

苏叶的功效和作用

亲?您好,很高兴为您服务!苏叶有理气的功用,用于胸腹胀满、胸闷、腹部胀痛,用苏叶宽中理气。苏叶还可以用于治疗胎动不安、妊娠呕吐,配伍上砂仁、陈皮有这样的效果。还有能够解鱼、蟹之毒,鱼、蟹引起腹痛、腹泻的症状用苏叶可以缓解。【摘要】
苏叶的功效和作用【提问】
亲?您好,很高兴为您服务!苏叶有理气的功用,用于胸腹胀满、胸闷、腹部胀痛,用苏叶宽中理气。苏叶还可以用于治疗胎动不安、妊娠呕吐,配伍上砂仁、陈皮有这样的效果。还有能够解鱼、蟹之毒,鱼、蟹引起腹痛、腹泻的症状用苏叶可以缓解。【回答】
亲,您好,很高兴为您服务!苏叶有理气的功用,用于胸腹胀满、胸闷、腹部胀痛,用苏叶宽中理气。苏叶还可以用于治疗胎动不安、妊娠呕吐,配伍上砂仁、陈皮有这样的效果。还有能够解鱼、蟹之毒,鱼、蟹引起腹痛、腹泻的症状用苏叶可以缓解。【回答】

苏叶的功效与作用
提示:

苏叶的功效与作用

苏叶的功效与作用   苏叶的功效与作用,苏叶是我们生活中常遇到的植物,苏叶(中草药)一般指紫苏(唇形科紫苏属植物),紫苏可供药用和香料用,现代药理研究,苏叶具有很好的抑菌作用,那么苏叶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?   苏叶的功效与作用1    苏叶的功效:   苏叶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的带枝嫩叶,苏叶有散寒解表、理气宽中的功效,苏叶别名赤苏、红苏、红紫苏、皱紫苏、紫苏、紫苏叶,苏叶主治风寒感冒,头痛,咳嗽,胸腹胀满。   苏叶用于感冒风寒,发热恶寒,头痛鼻塞,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。苏叶能发散表寒,开宣肺气,苏叶可与生姜同用。兼有咳嗽者,苏叶常配伍杏仁、前胡等,如杏苏散;若兼有气滞胸闷者,多配伍香附、陈皮等,如苏散。   苏叶用于脾胃气滞,胸闷,呕吐之证。苏叶具行气宽中,和胃止呕功效。偏寒者,每与藿香同用;偏热者,苏叶可与黄连同用。偏气滞痰结者,苏叶常与半夏、厚朴同用。   苏叶又用于妊娠呕吐,胸腹满闷,常与陈皮、砂仁配伍,以加强其止呕、安胎的效果。苏叶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、吐泻,单用或配生姜,白芷煎服。   别名:赤苏、红苏、红紫苏、皱紫苏   苏叶的功效与作用   处方用名:紫苏、紫苏叶。   性味:辛,温。   归经:入肺经、脾经。   功能:散寒解表,理气宽中。   主治:用于风寒感冒,头痛,咳嗽,胸腹胀满。   用法用量:煎服,5-9克,不宜久煎。   来源:苏叶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的带枝嫩叶。    苏叶的作用:   苏叶也叫紫苏叶,有解表散寒、行气和胃的功能,主治风寒感冒、咳嗽、胸腹胀满,恶心呕吐等症。种子也称苏子,有镇咳平喘、社痰的功能。苏叶全草可蒸馏紫苏油,种子出的油也称苏子油,长期食用苏子油对治疗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显疗效。   1、苏叶60克,煎浓汁当茶饮,或加姜汁十滴调服,可解食鱼、鳖中毒。   2、苏叶治疗寻常疣:鲜紫苏叶外擦患处,每日1次,每次10~15分钟,一般3~5次可愈。   3、苏叶15克,水煎加红糖6克冲服,治寒泻。   4、苏叶治疗子宫出血:将紫苏制成每ml相当于原生药2g之水提取液,分装成5ml安瓿。使用时以无菌棉球、纱布或擦镜头纸浸润紫苏液贴敷于出血处。   5、紫苏叶60克,煎汤熏洗,对子宫下垂有疗效。   6、苏叶用於急性胃肠炎:紫苏叶 10 克,藿香 10 克,陈皮 6 克,生姜 3 片,水煎服。   7、苏叶用於胸膈痞闷、呃逆:紫苏梗 15 克,陈皮 6 克,生姜 3 片,水煎服。   8、苏叶用於感冒:紫苏叶 10 克,葱白 5 根,生姜 3 片,水煎温服。   9、苏叶用於外感风寒头痛:紫苏叶 10 克,桂皮 6 克,葱白 5 根,水煎服。   10、苏叶用於孕妇胎动不安。麻根 30 克,紫苏梗 10 克,水煎服。   11、苏叶用於食蟹中毒:紫苏叶 30 克,生姜 3 片,煎汤频饮。   12、苏叶用於阴囊湿疹:紫苏茎叶适量,水煎泡洗患处。   13、苏叶用於妊振呕吐:紫苏茎叶 15 克,黄连 3 克,水煎服。   14、苏叶用於水肿:紫苏梗 20 克,蒜头连皮 1 个,老姜皮 15 克,冬瓜皮 15 克,水煎服。   苏叶理气,和营。治感冒风寒,恶寒发热,咳嗽,气喘,胸腹胀满,胎动不安。并能解鱼蟹毒。用于感冒风寒,发热恶寒,头痛鼻塞,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。常配伍杏仁、前胡等,如杏苏散;若兼有气滞胸闷者,多配伍香附、陈皮等,如苏散。   苏叶用于妊娠呕吐,胸腹满闷,常与陈皮、砂仁配伍,以加强其止呕、安胎的效果。   苏叶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、吐泻,单用或配生姜,白芷煎服。   苏叶治脾胃气滞,胸闷,呕吐之证。本品具行气宽中,和胃止呕功效。偏寒者,每与藿香同用;偏热者,可与黄连同用。偏气滞痰结者,常与半夏、厚朴同用。   苏叶的功效与作用2   孕妇妊娠早期恶阻、恶心呕吐,头晕厌食可以喝苏叶生姜茶。    孕妇安胎茶的做法   【配方】紫苏叶4至5克,生姜汁数滴。   【做法】沸水冲泡,代茶饮服。   【特点】具有理气和胃安胎功效。用于妊娠早期恶阻、恶心呕吐,头晕厌食。    适用人群   怀孕早期妈咪    小贴士   此茶具有理气和胃安胎功效,用于妊娠早期恶阻、恶心呕吐,头晕厌食。紫苏叶归肺、脾经,解表散寒,行气和胃。用于风寒感冒,咳嗽气喘,妊娠呕吐,胎动不安。   生姜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,有温暖、兴奋、发汗、止呕、解毒等作用,适用于外感风寒、头痛、痰饮、咳嗽、胃寒呕吐;在遭受冰雪、水湿、寒冷侵袭后,急以姜汤饮之,可增进血行,驱散寒邪。    苏叶功效   【性味】辛,温。   【归经】入肺、脾经。    用法与用量   内服:煎汤,2~3钱。外用:捣敷或煎水洗。   宜忌   温病及气弱者忌    功用主治   发表,散寒,理气,和营。治感冒风寒,恶寒发热,咳嗽,气喘,胸腹胀满,胎动不安。并能解鱼蟹毒。   苏叶的功效与作用3   苏叶可以行气宽中,治疗脾胃气滞症状,还可以散寒解表,治疗风寒感冒,此外还可以抑制霉菌。苏叶有行气宽中的功效,苏叶临床上可以用来治疗呕吐、胸闷或者是由于脾胃气滞引起来的这种情况,   因为苏叶属于解表,但是在临床上如果没有表症的话,出现了消化道的`情况,也可以用苏叶来治疗,一般的时候苏叶经常和藿香一起搭配使用。   另外苏叶有散寒解表的功能,对风寒感冒有很好的治疗作用,就是可以用苏叶单独来煎水喝,也可以和金银花、连翘一起搭配使用,   现代药理研究,苏叶具有很好的抑菌作用,苏叶油可以很好的抑制因为自然污染产生的各种霉菌,他的抑制霉菌的作用,比尼铂金乙酸还要强,而且还不会受PH值的影响。    紫苏叶的作用    1、解热作用   用紫苏叶煎剂及浸剂2克/公斤经口给予伤寒混合菌苗发热的家兔,有微弱的解热作用;用朝鲜产紫苏的浸出液,给予因温刺而发热的家兔,亦有较弱的解热作用。    2、抗菌作用   紫苏叶在试管内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。    3、对血糖的影响   紫苏油0.35毫升/公斤给予家兔口服,可使血糖上升;紫苏油中的主要成分紫苏醛作成肟后,口服的升血糖作用较紫苏油更强,将此肟溶于橄榄油中皮下注射,亦有作用,但较缓慢。    注意   温病及气弱者忌服。   ①《本草经疏》:病属阴虚,因发寒热或恶寒及头痛者,慎毋投之,以病宜敛宜补故也。火升作呕者亦不宜。   ②《本草通玄》:久服泄人真气。

相关文章
本类推荐更多+
栏目热点更多+